close

螢幕快照 2015-08-17 上午12.19.29.png

前陣子台視八點檔《春梅》剛播畢,男主角之一宮本剛(みやもとつよし)的身分就是所謂「灣生」,其父親是日本人,在日本已有家室,卻在來台經商時認識身分為台灣人的母親而生下他。宮本剛從小住在台灣,母親過世後才被父親帶回日本。劇中剛的父親具大日本思想,他希望兒子能成為「真正的日本人」,因此將兒子送去從軍。另一方面,他希望能藉由和南靖製糖所龜井所長的家族聯姻壯大自身事業,因此希望兒子宮本剛能娶龜井洋子(かめいよこ)為妻,宮本剛卻對龜井家族歧視台灣人的態度非常不以為然,他反駁父親說,要是龜井家族發現他是「灣生」後會如何呢?本劇最後一集,透過其他角色的對話,可得知宮本剛被遣返日本後不久,因其父親過世,宮本家族又不承認剛的灣生身分,他被排擠的很厲害,因而最後他脫離了宮本家族、改名換姓。

看這部戲的同時,也讓我想到「灣生」是個尷尬的身分,慘的是還會被歧視。這很類似吳濁流寫的《亞細亞的孤兒》,當時台灣人的身分尷尬,中國人不認為你是中國人,日本人也不認為你是日本人,於是這種到處皆不被認同的身分便成了「亞細亞的孤兒」。若不是透過近期《灣生回家》這部紀錄片及書籍的描寫,恐怕還有許多人不曉得原來在戰後,也有一群日本人面臨著同樣的身分認同問題。另一方面,這不也是台灣長年以來歷史教育的問題嗎?我們對自身成長土地的歷史,到底了解多少?

《春梅》這部戲很有誠意,亦看得出來是想藉由女主角春梅的一生,帶出小人物在大變動的時局中如何面對、適應及自處。但很可惜終究歷史事件僅成了劇情推動的點綴背景,主軸還是主角的羅曼史(Romance)。尤其是後段進入宮本剛的劇情時,更是崩壞、傾斜的嚴重。原本宮本剛身為灣生的身分應可好好描繪、開展一番,卻僅以父子對話衝突帶過父子兩人想法的差異,而宮本剛一角最終淪為負責跟女主角談戀愛的角色,而讓宮本少爺此角成了僅局限於解救女主角各種危機的宮本王子(雖然無論角色或演員本身都很帥,也演得好)。當劇情進入宮本剛家族時,可明顯感受到應該在趕拍,因為宮本爸都講台語不講日語(應該是來不及練),讓人感覺很出戲,雖然場景精緻度仍在(宮本宅是很美的歷史建築:西螺捷發乾記茶莊),但仍讓人感到很無力。難怪使得許多觀眾批評硬拆原本俊彥(ひこ)春梅(はる)配對,來成就宮本春梅配對。我是認為不是不能拆,但請拆的合理,基本上失憶哏就是超偷懶的爛哏啊,難怪會讓人懷疑是否換了編劇,要不然就是劇本有大修。從第一集的鋪陳,我相信就如《春梅》FB小編所言,宮梅本是原訂官配,但既然是官配,怎麼劇情不編好點?很像臨時編的?(有種我在看民視或三立八點檔的感覺)且進入宮本線後,劇中時間都是飛速進行。失憶的春梅一下子就在宮本宅過了三年(所以她跟宮本的感情是如何建立的?)春梅恢復記憶回台南北門後經過一連串風波,使得哥哥俊彥因冤獄被關十年,她也因被養母趕出家門而在外流浪十年。正當春梅想通決定回第二個故鄉北門一趟時,在她的原鄉嘉義水上遇到找她找十年的宮本剛。啊這十年看起來春梅都有寫信給哥哥俊彥、給好友和泰,卻跟宮本剛完全沒聯絡,所以她到底是何時愛上宮本的?

本劇改編自黃志翔小說《望鄉》(台視拍過《望鄉》,我也看過),《望鄉》的背景是白色恐怖時期,而《春梅》是日治時期,宮本剛一角是《望鄉》所沒有的。我的猜測是編劇想融入「灣生」這個角色來豐富此劇的劇本,然而因為此線沒編好,就會變得宮本線似乎沒有必要性。從俊梅轉宮梅,想必也是希望透過「灣生」必須遣返日本,造成男女主角又必須分離的淒美情節,而這是時代的無奈(直接接《海角七號》劇情似乎無違合感)。但是,因為後段劇情崩壞,所以浪費了「灣生」宮本剛此線,也讓俊梅轉宮梅顯得很莫名(沒鋪陳女主角何時愛上宮本剛也是一大問題)。總之呢,就是可惜了,否則依照劇情來看,透過多人口述,「灣生」宮本剛兒時的寂寞,被父親送去從軍卻不認同軍隊作風,到後來返回日本被排擠而脫離家族,也是蠻慘的一個角色,但在劇中卻看不太出來。

不過,若能透過這部戲引起更多人對台灣的歷史產生興趣,那這部戲還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G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