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愛」,就像一瓶未可淺嚐即止的愛情佳釀。
打開它,先聞一聞氣味,有點刺鼻,有點醉人。
淺嚐一口,舌尖感到苦澀;入喉之後是甘甜,不禁一口接一口啜飲;
飲盡後,卻嚐到它的溫暖醇厚,餘韻無窮。

紛飛冬雪中的患難真情
見東和孫納初遇時,各自懷抱夢想,見東比較被動,被孫的積極率真所吸引,
因而展開一場青春純愛。雪地裡的擁抱,是兩人真情的相依。
見東將這段感情視為生命的全部,卻因為孫的離棄而懷恨不平,
他的報復計畫在十年後終於有機會進行。記者會上的目露兇光,
兩人同車時的嘲諷戲謔,都顯露他的報復心切。
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功成名就,
怨恨心卻讓他的情感變質,人格難以成熟健全。
誠如他自己的留言:他愛上一個他鄙視的人,最後他更鄙視他自己。
孫為了成名不擇手段,外面的世界很精采,
孫納可不願意眼裡望去,只有雪地的悲涼慘白。
她遇到一個貴人,一路將她捧成大明星。
於是她堅決的選擇遺忘,不願再回憶起任何不堪的過去,包括那一段純情。
患難中固然可以建立真情,但是擺脫患難時,真情也難免一併被拋離。

愛恨交織的報復輪迴
如果說雪地見證他們的青春歲月,
那麼泳池則傳遞了他們潛意識裡想重返過去的痛苦掙紮。
這樣的畫面頂多一次就足夠,四次實在太多餘,反而失去原本應有的涵義和張力。
還有見東服用安眠藥仍然無法入睡,猛按鍵盤打出我恨你、跟我走,
都使這個角色缺乏深度。不知是否這就是編導的本意。
孫的磨牙反映她內心承受的壓力,見東在以前會憐惜的讓孫咬住他的手指,
但十年後的同樣情形,見東卻是不屑的望她一眼,可見其冷酷澆薄。
見東最後如願報復了孫的背離,讓孫也嚐到被拋棄的痛苦。
但他並未因此感到報復後的快感。機場人員的一句話,
讓他驚覺他潛意識裡竟然仍想和孫納雙宿雙棲。於是他回頭找尋孫納。
雪地裡再次深情相擁,他們以為又找到當初刻骨銘心的純愛。
或許有些影迷會認為這才是男主角的勝利,是圓滿的大結局。
但若是這樣的安排,全片絕對會失去耐人咀嚼的況味,
而愛情的真相也並非如此。看著這樣的愛恨糾纏與對峙,
對觀眾而言當然不是愉快的觀影歷程,所以,這瓶酒初入口是苦澀的。
慶幸的是,片中人和觀眾都可以隨著劇情的進行,逐漸撥開迷霧,
誠實面對自己,並審視自己對愛的體悟。酒的芳香醇厚於是慢慢呈現。

三人太擁擠
片子的主要場景在北京和上海兩地。北京是見東雨孫納二人的愛情發詳地;
上海則是十年後這段感情的主戰場,只是這時多了一位參賽者。
常言道:戀愛的圈圈裡,三人太擁擠;但是缺少了這個人,
這段感情就顯得太膚淺無趣,情海上也只能激起些許浪花。
聶導一出場,穿著厚重雪衣,帽子矇面,帶著眼鏡,氣色欠佳,
對拍攝的成果心灰意懶,顯然他執導的這部片子,
角色設定和拍攝手法都大違他的本意。
片商一直在身邊企圖說服他,能賣錢的才是好片,才是好導演。
(學友的斯文樸素,不禁讓我想起他在男人四十裡的老師模樣。)
眼裡的滄桑,嘴角的倔強,自然流露出他對整體環境和自我瓶頸的憤懣難堪。
接下來的記者招待會,聶導坐在中間,尊貴氣派的裝扮和掌控全局的王者氣勢,
卻難掩他內心的不安。不安來自於對導演工作的倦怠,
以及隨後到來的愛情的嚴酷試煉。只是當時他還不知道。
聶文和孫納不僅是導演和演員的關係,同時也是情侶,
十年的相處,更使他們成為事業上相輔相成的夥伴。
聶文不善交際,拉攏金主的工作就由孫納出面,
孫雖然表現出不耐,但還是勉為其難的去做,
表現出她對聶文的支持,也可看出聶文對孫的依賴。
走出飯店,聶為孫披上自己的外套,那樣體貼而自然,
誰說他們只是互相利用,沒有深厚的感情?

聶導的愛情試煉---戲中戲
聶文決定自己演出班主的角色,孫納基於市場考量,表示反對。
這使聶文相當生氣,因為眼前這個他一手栽培扶植的女孩,
現在不但跟他平起平坐,甚至對他的號召力提出質疑,真是情何以堪?
於是他心意已決,親身演出班主這個角色,不只要為自己的愛情奮鬥,
更要為安身立命的人生價值奮力一搏!
隨著真相的浮現,聶導決定了他參演的三幕戲:
【男人本該忌妒】:
剛發現情人的不忠,自然產生的忌妒和憤怒如火山爆發。
歌神啊!無法不向您膜拜!那樣激昂奔放的爆發力,一氣呵成,
將學友出神入化的演唱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而這段男舞者在雨中的舞蹈,雖然很短,卻絕對是全場最精采的舞蹈。
如果學友也跳上一段就更完美了。
班主最後那個望向小雨的眼神看似怨恨,卻令人心碎。
【你是愛我的】:
憂傷的班主不願面對情人的背叛,更不願承認自己在情場上的落敗,
一開始是強烈的質疑和不甘心,後來似乎在祈求愛情仍有轉圜的餘地。
人生有很多無法強求的事物,愛情恰巧是其中一種。
(學友一半臉龐隱入黑暗中,似有一絲歌劇魅影的味道。
雖然我很希望一直看到學友的鏡頭,更希望一直聽到他的歌唱,
但是我還是覺得這幕出現兩次有點奇怪。)
聶文拍完這段戲,和孫納討論劇本,儘管內心波濤洶湧,他的外表卻力持鎮定。
聶文會和孫納討論劇本,可見兩人長久以來的合作默契。
只是他最後拋下一句「討論完畢」,
似乎在宣告自己身為導演不容質疑的權威,以及對這段感情的決絕和主動權。
(這幕又讓我想起男人四十片尾裡,學友和梅艷芳夫妻相知相惜的交談畫面,
平淡中流露的真情格外令人動容。)
【命運曲】:
班主和小雨空中飛人的結尾戲。班主攀上繩梯,站在鐘塔邊緣,握著秋千,
流露從容赴義的氣慨。學友的唱腔不再激昂或憂傷,反而充滿了悲憫。
小雨終於瞭解班主對她無盡的包容與愛,只是她沒有辦法改變班主已決的心意,
也不知如何解開這難解的習題,只能順從班主的意思,讓他摔落地面。
這應該是孫納第二次在愛情戰場上失去主導的地位。
(這三首歌學友採取歌劇的唱腔,在片中一點也不突兀。
學友精采絕倫的演出,使得全片的歌舞水準提升到極其專業和藝術的層次。
我絕對同意陳可辛導演的說法,聶文的角色如果請不到學友來演,這部戲也不用拍了。
而聶文這個角色帶來的深刻省思,更加強了整部片子的質感與重量。)
 
放手的藝術
聶文發現林孫二人的隱情後,離開劇組數日,離去前,
他坐在床邊看著孫納,孫納又在磨牙,他輕撫孫的嘴角,關愛之情自然流露。
接著他到底去了哪裡,思考了什麼,旁人不得而知。
等他重返劇組,林孫二人也從北京回來。
恰好提供三人仔細審視情感的空間與時間。
劇中的班主在最後選擇放手,雖然軀體不免粉身碎骨、血流成河,
但是他想通了,愛的真諦就是成全所愛的人,尊重對方的感受。
放手,不僅釋放對彼此的囚禁,更可以重新獲得開闊的自由。
對比於之前林孫二人空中飛人的場景,見東故意放手讓孫摔下,
雖然底下有安全網,但是那種被背叛出賣的感覺,實在令人不寒而慄。
同樣是放手,卻有如此不同的動機,孫納怎能沒有體會?
為了追求一心嚮往的名利雙收,她告訴自己,愛情並不存在,也不必要。
直到這時流下了眼淚,應該是她對真愛有了不同的領悟。

怎樣的愛才値得
很多觀眾會問:孫納這樣的女人値得兩個優秀的男人如此的愛嗎?
其實見東不捨的是自己曾經付出的青春純愛,那是以後都不曾再出現的悸動,
與其說他愛孫納,不如說他更愛年輕時單純的自己。
如果不是懷有這份愛和伴隨而至的恨,恐怕他早就失去奮鬥和活下去的目標。
他執意報復孫納,固然重創了孫納,自己所受的傷害卻更深。
一直到最後,孫納選擇不跟隨他走,
他才從自己編織的惡夢中醒來,解除怨恨和報復的枷鎖。
聶文和孫納的感情,則是從最初互惠的交易開始,到後來的相濡以沫,
歷經嚴苛的考驗,讓他們更清楚看見內心深處的呼喊,找回自己的初衷。
孫納看著天使交給她的回憶錄,想起最初吸引她的那個才子導演,
那個簡單的愛情故事,背景在青海(聶文老是弄錯成青島),
一定要由她來主演,因為這個故事是屬於她和聶文兩個人的。
曾經有過的愛並未消失,只是被她遺忘,她也再次被觸動。
而如今,她愛的人當然是這個關心她、栽培她長達十年的人啊!
她終於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感,不再故作冷漠。
不知為何,聶文的灑脫,總讓我想起「飄」中的白瑞德。
此時學友唱的主題曲輕柔的流洩開來,那樣的溫柔舒緩,那樣的豁達清朗,
我心裡原有的鬱結困惑慢慢散去,終至消逝無蹤!

重獲新生
拍完最後一場戲,聶文對所有夥伴宣佈:「殺青了,辛苦大家了!」
語氣神情淡定而從容。(不由得想起雪狼湖謝幕時學友的神情,如此相近而熟悉!)
或許拍出的成果並不是最令他滿意的,最後的抉擇和結果也未必是最圓滿的,
但是可以確定的是,他以堅毅和寬容,在工作和愛情的雙重試煉中,
通過了嚴格的考驗,並讓自己重獲新生。
兩場吃麵的戲很有意思,
第一場中聶文食不知味,麵店老闆說他還記得以前聶導吃得很急,
因為急著要拍出好戲,以證明自己是好導演;
聶文說如今卻毫無食慾,因為已經喪失創作力,找不到讓自己或觀眾感動的因數。
直到第二次又來吃麵,戲拍完了,沉重的愛情負擔也卸下了,
聶文露出難得一見的淺淺笑容(真可惜,學友的笑容多可愛啊!卻只出現這麼一次。)
告訴老闆他要拍一部簡單的愛情故事,背景在青島----。
老闆陪他一起開懷的笑了。(真好!兩個可愛溫煦的男人同在一個畫面,
想到學友和池珍熙在戲外的真摯友誼,我不由得滿心溫暖。)

天使  池珍熙扮演的天使,歷經乘客—觀眾---演員--司機—記者---麵店老闆等角色,
中間的轉換非常自然,也很關鍵。
他總是適時的引導聶文和孫納檢視自己的內心,忠於自己真實的感受。
(池珍熙純淨的眼神和笑容實在不做第二人想。
努力的唱著中文歌、說中文台詞,真令人佩服。學友真是好老師。)
 
畫面與節奏
一幕一幕的馬戲團和歌舞畫面,時而炫麗,時而俗艷。
見東孫納兩人的歌曲和音色,適當的表達雙重角色應有的情緒反應。
鮑、杜兩位攝影大師的功力應該沒有問題啊?
印度寶來塢的舞蹈設計也應該精采可期啊?但不知為何卻很難引起我的共鳴。
我想應該是剪接的問題,鏡頭的快慢節奏總是不符我的預期;
遠近的推移有時還會造成沉重的壓力。
三位主角過近的臉部特寫,固然可以捕捉內心的七情六慾,
但是適當的距離,不是更可以讓他們藉由肢體語言,揮灑更全面的情緒嗎?
我想陳導演可能有點顧此失彼,但是我還是很欣賞他拍好片的誠意。
 
結語
這不是一部讓人輕鬆愉快的歌舞片,而是一段值得再三咀嚼的愛情故事。
不同年齡和經歷的觀眾,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去品味體會,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動和啟示。
喝完這瓶愛情佳釀,不禁醉了,但內心卻格外清醒。
您是不是也願意來嚐一嚐這滋味?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G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